新闻中心
News
敬文讲坛报道:感时花溅泪——中国古典文学英译浅谈
日期:2017年6月13日
6月12日下午3点半,纽约州立宾汉顿大学中国语言文学教授、宾汉顿大学戏曲孔子学院院长陈祖言教授做客敬文讲坛,为到场的师生带来了一场题为“感时花溅泪——中国古典文学英译浅谈”的精彩讲座。南京师范大学文学研究所所长钟振振教授主持了本场讲座。

讲座伊始,陈祖言教授以邵雍的《观棋大吟》为切入点,阐明该诗的长度为1800字,字数比中国传统文化所认为的“中国第一长诗”《孔雀东南飞》(诗长为1785字)还要长。因此,该诗可能才是中国最长的古诗,但是这首诗还未有学者进行研究。借此,陈祖言教授强调,做学问,关键在于创新,要有新发现。
接着,陈祖言教授列举了具体的招贴误译现象,例如,“请在一米线外等候”误译为“Please wait outside rice-flour noodle.”等,告诫学生们要做一名有责任的译者。陈祖言教授指出,造成误译的主要原因是词义理解错误以及文化差异,因此,要成为一名合格的译员应该加强这些方面的训练。

随后,陈祖言教授提出“不入虎穴,焉得虎子?”是翻译成How can one catch tiger’s cubs without entering the tiger’s liar还是No pain no gain好的问题,引发现场师生的讨论,借此阐述了直译和意译的争论问题。陈祖言教授强调,在诗歌翻译中,为了保留再现原诗的韵味,宜采取直译的翻译策略。同时,陈教授分析了哈佛大学中国文学的权威学者Stephen Owen的中国诗歌译文,分析其翻译特点,但也指出其译文存在的不足,鼓励同学们不要盲目相信权威,做翻译研究要有批判性思维。不仅如此,陈祖言教授还提醒同学们,翻译要了解诗人的基本情况和思想感情,忠于原著,讲不清楚的地方可以另作注解。
最后,陈祖言教授热情地回答了大家在翻译中遇到的问题并提出建议,与现场师生对相关研究问题进行精彩互动,大家受益匪浅,讲座在现场一阵阵热烈掌声中结束。
文、图/袁峥嵘